多方聚力推动视听与科普深度融合|“知识就是力量科普视听行动”执行计划暨科普视听作品征集展播活动正式启动

来源于:知力
发布时间:2025-10-29 23:51:28
    小字号

10月29日,2025年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期间,“知识就是力量科普视听行动”执行计划暨科普视听作品征集展播活动正式启动。

  
活动现场,太阳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景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冯胜勇,机关服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刘颖,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炜,北京市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党组副书记、局长蔡贺,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刘晓永,《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社长、主编郭晶,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副秘书长周结,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主任徐志辉,虎鲸文娱优酷副总裁、总编辑张丽娜,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杨洁,南昌理工学院副校长苑鸿骥,广西科技馆馆长黄星华,北京海洋馆董事长吕奇伦等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科技、教育、视听等领域的十余位嘉宾共同按下启动手印,象征着多方力量汇聚,共同点亮科普视听之光。

科技赋能视听,视听活化科学

该行动计划以“科技赋能视听创作,拓展表达维度;视听活化科学传播,提升感知温度”为核心理念,致力于通过组织主题创作征集、建立科学家与视听机构的协作机制、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等一系列举措,推动视听与科普深度融合。

拓展内容边界,培育文化新业态

在当前视听产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科普视听行动的推出,不仅是响应“科技自强、文化自信”国家战略的具体实践,也为内容产业开辟了“视听+科普”的新赛道。它将科学精神与艺术表达相结合,推动科普内容从“知识传播”走向“情感共鸣”,从“专业圈层”走向“大众视野”,有助于培育兼具教育性、艺术性与市场性的文化新业态。

推动跨界协作,构建多元融合新生态

该计划强调构建“科学家—创作者—传播平台”之间的协作机制,推动 AIGC 科普智能体建设和科普视听创作与实践,支持各方设立创作中心、实践基地、主题视听馆、科普视听实验室等,为优质内容孵化提供支撑。通过开展“科学在身边,知识看得见”科普视听作品征集展播等活动,鼓励广大科技、教育、文艺工作者投身科普创作,让深奥的科学知识以更生动、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触达公众,助力全民科学素养提升。

此次发布是服务文化与科技融合战略的具体行动,更是繁荣科普视听精品创作、构建多元共生新业态的积极探索。未来,随着更多科普科幻视听作品的涌现,期待看到科学与艺术在屏幕上交相辉映,共同书写“科技点亮未来,创作映照时代”的生动篇章。

此次发布的行动得到各方广泛响应,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北京邮电大学、南昌理工学院、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馆、北京海洋馆、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等支持单位表示将深入合作、积极参与、共同推动。

太阳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景琇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科普作品以视听形式更容易引起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关注,有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全社会科学素养的提高对国家的科技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太阳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景琇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杨洁教授提到,接下来将建立人工智能实践基地,推动学院师生多方面参与,将已有的科研成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科普视听的形式向公众传播。

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杨洁教授



责任编辑 | 赵青云

运营编辑 | 李雅欣

质量审核 | 郭晶 何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