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
1950年11月1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的关键之战——云山战斗打响。这是中美两军在朝鲜半岛的第一次交手,也是一场“王牌对王牌”的较量。
敌明我暗王牌部队狭路相逢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下简称志愿军)入朝作战,昼伏夜行、秘密开进。然而,就在其过江之际,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以下简称“联合国军”)凭借机械化的行军速度,已占领平壤,并很快越过志愿军预定的防御地区。
10月25日,“联合国军”总部因中国装备的落后不相信中国军队已大规模参战,继续执行原计划,其部队也毫无顾忌地以团甚至营为单位分兵冒进,妄图抢先占领中朝边境要点,封锁边境,阻止中苏两国对朝出兵援助,然后再回头歼灭朝鲜内地的朝鲜人民军。这种狂妄自大的行为,给志愿军提供了分头歼敌的大好时机。
10月25—30日,志愿军连战皆捷,完成任务。
捕捉战机分割包围各个歼灭
11月1日上午,南朝鲜军在美军支援下,集中兵力向云山城北的第39军阵地发动猛烈进攻,企图为美军打开北进通道,但遭到坚决阻击。被打疼了的南朝鲜军不待美军完成接防,就撤离了城外高地。美骑8团只得仓促进入阵地。
对手提前换防,使志愿军误以为敌军要准备逃跑。于是,第116师师长汪洋向军指挥所建议,提前向云山发起进攻。吴信泉立即决定,
11月1日17时,第39军主力开始总攻云山。担任主攻云山任务的第116师,以348团在左、347团在右,沿三滩川东西两岸向云山猛攻。
以优对劣不畏强敌敢于战斗
11月1日夜,驻云山地区的美骑8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对手。第39军发现对手是美军“王牌师”后,没有丝毫胆怯,反而拿出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志。一向奉行“唯武器论”的美军,第一次有了“瓷器店里捉猫”的感觉——夜间美军飞机不能出动,其地面支援炮兵也不敢乱开火,强大的火力、机动力无法发挥作用,美军只能依靠轻武器抵抗,被迫拉到了轻步兵对抗的同一起跑线。面对武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志愿军,号称建军160年来从未吃过败仗的美骑1师部队,在云山败下阵来。
化装夜袭与敌军“握手”
11月2日2时,第116师预备队346团2营投入战斗,与美军展开巷战。战至2日3时30分,第116师胜利攻占云山城。
在美军战史学者笔下,几乎所有通过云山城的美军部队,都遭到中国军队猛烈袭击。在此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很有戏剧性的事:凌晨3时许,有一支30多人的小队从南面接近美骑3营。他们穿着南朝鲜军装、背着枪,一声不吭。守桥的美军士兵盘问时,对方以朝鲜语作答。语言不通的美军士兵以为是被打散的南朝鲜军,遂放松警惕放行。据美军幸存者回忆,这支队伍的指挥官很有礼貌,过桥时还与美军士兵握了手。然而,这支队伍却来自志愿军第116师346团4连——这是中国军队在国内革命战争中形成的战术:化装夜袭。
乘胜追击破敌优势阻敌增援
在志愿军的猛烈进攻下,南朝鲜军15团遭到歼灭性打击,美骑8团也伤亡惨重,只得利用夜暗分头逃窜。第39军对逃窜之敌展开坚决阻击和追击。348团2营主力于2日1时30分在云山以南的公路遭遇美军后,迅速抢占公路两侧有利地形,炸毁敌先头坦克,堵敌退路,与敌展开白刃格斗。347团3营主力沿三滩川东岸向云山东侧攻击前进,进至云山东南,切断云山至上九洞的公路。
2日下午,美军在飞机、重炮和坦克的支援与掩护下,对343团阵地发动进攻。美军的炮火和凝固汽油弹将志愿军阵地炸成火海,工事大部被毁,但志愿军以“人与阵地共存亡”的革命精神,守住阵地,击退了美军的进攻。美军伤亡严重,最终被迫放弃北援云山的企图。
11月3日18时,志愿军第115师345团向诸仁桥北被围的美军发起最后进攻,美骑8团团部和骑3营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向志愿军投降。此战,取得了同美军第一次较量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