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的科学畅想与时代回声

来源于:知识就是力量
发布时间:2025-11-12 16:59:51
    小字号

“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桥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茅以升先生终其一生学桥、造桥、写桥,为中国桥梁科技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2019年9月25日,中宣部、中组部等9部委联合授予茅以升先生“最美奋斗者”的荣誉称号。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与茅以升先生结缘已久。1979年,茅以升先生的文章《没有不能造的桥》刊登在杂志复刊号上,向青少年传播人类的造桥历史等相关知识。这篇文章还获得了“国家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

茅以升发表于《知识就是力量》的文章《没有不能造的桥》

(图片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2025年11月12日,是茅以升先生逝世36周年忌辰。36载光阴流转,而先生留下的不仅是矗立于江河之上的钢铁巨龙,更有一座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精神桥梁。今日,我们追忆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亦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探寻其精神力量的永恒回响。

1937年9月26日,钱塘江畔雷声轰鸣——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通车了。茅以升以“射水法”“沉箱法”“浮运法”等开创性工法攻克钱塘江险流,更在战火中写下悲壮一幕:通车89天后,为阻日军南侵,他亲手炸毁这座心血之作。“陡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津”,其诗字字泣血,造桥是爱国,炸桥亦是爱国。

钱塘江大桥

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先生履誓复桥,使其重焕雄姿。这一毁一建之间,不仅是中国工程师的智慧与骨气,更是近代民族命运的抗争与崛起。而当年从钱塘江工地里走出的土木学子,也都成长为了我国桥梁栋梁,如武汉长江大桥工程总负责人汪菊潜,南京长江大桥工程总负责人梅旸春,郑州黄河大桥工程总负责人赵遂章,世界最长石拱桥——云南长虹石拱桥工程总负责人赵守恒等。一代代工程师传承并践行着茅老的工程教育思想,一座座桥、一条条路接力连接起新中国的大地。

在钱塘江大桥工地实践学习的工程学子们合影

茅以升先生不仅仅影响工程和科技工作者,他也将科学的美好图景绘制给所有心怀憧憬之人。他曾写了大量科学性强、文字生动的科普文章,毛主席曾在见到他时说:“你写的《桥话》我都看了,写得很好,你不但是科学家,还是文学家呢!”

毛主席与茅以升先生合影

重读茅老的多篇科普文章,我们会惊叹于他如何以科学家的理性与诗人的想象,将梦想铺展于时代之前。1963年,他在《明天的火车和铁路》中想象未来的火车每小时能跑200公里,车中有恒温设备、无线电传设备,可以同全国各地通话。当时的中国铁路平均时速不足60公里,茅老的畅想在当时看来是多么大胆。而今天,京沪高铁以时速350公里运行,最快仅需4小时18分,5G网络覆盖全车,视频通话已成日常,茅老当年的心愿变成了现实!

1979年,他在《桥梁远景图》中预言将来的桥梁必能造得又快又好,建桥材料都可在工厂里自动化预制成标准构件,可用机器人操作等等。而如今,港珠澳大桥的巨型沉管在工厂预制,海上拼装,33节沉管滴水不漏;深中通道的智能机器人承担水下焊接;装配式桥梁技术让建设周期缩短一半。

茅以升先生的部分作品

茅以升先生修建钱塘江大桥之前,中国的大型现代化桥梁建造权都被外国列强把持着,成为外国侵略者攫取中国资源的通道。而现在,中国桥梁已经打破一项又一项的世界纪录: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孟加拉帕德玛河上的“梦想之桥”,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等,中国工程师将彩虹飞架在全世界的江河湖海之上。

茅以升先生不仅仅是设计建造了一座座现实中划时代的桥梁,更是在人们心中架设起一座座“相信科学”的桥。他让普通读者相信“没有不能造的桥”,让青少年相信“明天会更美好”,让科学家相信“必须把学问献给人民”。

今天,当“茅以升公益桥”联动起一个个被阻隔的村落,当“茅以升班”一位位青年学子砥砺拼搏力争上游,当“茅以升科学技术奖” 三十几年如一日守望一代代工程师成长,我们也是在以星点光芒续写先生未竟的畅想。桥终将老去,但科学的精神不老;人也总会离去,但爱国情怀永存。

明年1月,中国科技馆将展出“幸以桥梁度春秋——茅以升生平事迹展与古今桥梁展”

明年,将迎来茅以升先生130周年诞辰。我们邀您前往中国科技馆,观看茅以升先生的生平事迹,了解古今桥梁;我们邀您到话剧现场,体验百年前的少年意气风发;我们邀您畅游书海,共读茅老曾亲笔写下的温暖日常。我们也希望,您也记录下身边时代的变迁,还有您对未来科学的畅想,告诉当年坚韧奋斗的老一辈科学家们,无数人正延续着这段跨越时空的回响。

图文来源 | 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知识就是力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