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
7月12日,《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组织的“走入中科院太阳能热发电实验基地”的研学活动如约开展,一群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的科学小记者,踏上了充满惊喜与收获的科学之旅。
清晨,大家早早来到集合地点,怀揣着对科学的热爱,登上大巴车,驶向位于延庆的中科院太阳能热发电实验基地。一上车,大家就迫不及待地翻阅《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上关于太阳能发电的文章,充满着对即将展开的科学之旅的激动和期待。
在基地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位于基地中心的“集热塔”。塔顶的五环标志格外引人注目。此处采用的是定日镜与集热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热发电,该技术通过定日镜将太阳光反射至集热塔上,使塔内的熔盐吸收热量,进而转化为电能。这一创新的技术展示了科学在能源领域的无限潜力,为可持续能源发展指明了道路。
回到地面后,老师为小记者详细解释了太阳能热发电的基础知识。随后,小记者被分成两组,开始亲自动手组装太阳能灶。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充分展现了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动脑筋,通过观察成品并自行摸索,两组均成功搭建好巨大的太阳能灶。这个体验增进了小记者们对太阳能技术的理解,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由于天气原因,无法在户外进行测试,只得改用室内灯光进行聚焦实验。令人欣慰的是,两组均顺利完成了实验。这种灵活应对和团队合作精神展现了小记者在面对挑战时的果敢和协作能力。
午餐后,大家再次返回集热塔内,参观了展厅。老师深入讲解了三种太阳能发热发电的方式:塔式、碟式和槽式,并剖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塔式发电系统通过大量的定日镜将太阳光聚集到塔顶的接收器上,产生高温热能;碟式发电系统则利用碟状反射镜将太阳光聚焦到焦点处的接收器上,虽然效率较高但规模相对较小;槽式发电系统通过槽型抛物面反射镜将太阳光聚焦到管状接收器上,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式。小记者们不时发出惊叹声,纷纷提问,老师耐心地回答每一个问题,满足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就在这时,外面开始下起雨来。尽管天气不佳,无法进行太阳能灶烧水的测试,但小记者们却有了额外收获。他们乘坐电梯来到集热塔的集热楼层。平日里,这里的温度高达1500摄氏度,而今日因阴雨天,大家得以近距离观察和体验,这让每个人都感到兴奋不已。在这里,大家目睹了集热管背后的锅炉,对太阳能热发电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种实地体验和观察让大家对太阳能利用的实际运作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