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
现状:防高温的短效措施
面对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极端高温天气,世界各地城市已经采取了一些短期应对措施。
例如,希腊雅典市制作了一个手机应用程序,它能实时提供人性化的高温风险检测,告诉你距离最近的清凉地点、哪个区域比较凉快、去哪里可以得到有效保护等。
美国纽约市创造了结伴制度,以方便社区中的老人、儿童等脆弱人群能在热浪袭来时,得到人们的照顾和帮助。纽约还在几年前给低收入老年人提供了7.4万台空调。
还有一些城市,如澳大利亚悉尼市,在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期间将工业生产所用能源临时调配给居民区,以避免居民区停电,保障人们健康与安全。
给高温天气分级命名
由于极端高温天气没有屋顶被掀翻、街道变成河流这样的戏剧性场面,所以,人们经常忽略它所带来的危害,其实,它是所有极端天气现象中最致命的。2021年夏天,雅典市的气温一度飙升至46.3摄氏度,创下数十年来最高纪录,市中心地面温度甚至高达55摄氏度。高温及热风所形成的干燥气候导致发生超过140起林火,除了林木被烧毁,数十栋建筑、商铺也遭殃。7月底至8月初,因为高温而死亡的人数与过去5年相比,更是增加了2300人。
极端高温天气,导致不断发生林火灾害
空调是无法解决城市极端高温天气的,提高管理机构和公众对极端高温天气的重视首当其冲。仿照台风分级命名的方式,给城市极端高温天气进行分级命名,不失为良策之一。
世界气象组织给台风分级命名的做法始于20世纪50年代,选定的名称是各地区人们所熟知的,这便于人们了解和记住其所在地区的台风级别。在书面和口头交流中使用简短、独特的名字,比起使用较繁琐的经纬度识别方法速度更快、更便捷、更容易向公众发出预警。现在,像桑迪、山竹等这样的台风名称,已被大家熟知。
如果能建立一个给城市极端高温天气分级和命名的系统,人们就能更好地认知它,更有准备面对即将发生的极端高温天气,并及时做好防灾工作。
把自然带入城市规划
古往今来,各地的建筑都凝聚着人类的智慧,趋于完美地适应着当地气候。例如:厚墙壁和小通风口或整齐排列在楼房高处的窗户,可以让空气从上到下流出,在墙体外循环;树林阴翳的小院子,城市街道安装的喷泉,或者每年刷白外墙以反射夏日的阳光,人们用这样的措施减弱酷暑的影响。
现代城市,建筑和道路主要由钢筋混凝土和沥青等组成,这些材料会吸收和储存热量,使城市即使入夜也难以凉爽。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和设计城市环境,一方面,建设或改建具有调节四季气候、更环保、更友善的智能化建筑,减少高温对人们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把自然带入城市规划中,用树木与植被覆盖、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城市表面水等方式,降低城市温度。
责任编辑|高琳 岳焕琦
运营编辑|岳焕琦 李元龙质量审核 | 业蕾图文来源 |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给城市降降温》,文图/王治钧,原文有删改,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